为深入贯彻国家乡村振兴战略,探索科技赋能与智库协同驱动的乡村发展新模式,2月25日晚,现代服务管理学院在绵阳校区实验楼110教室举办“乡村振兴社会服务的路径与方法”主题学术讲座,本次讲座由中国科学院博士、乡村振兴领域专家邓玉林教授主讲。
讲座伊始,学院副院长刘宇教授发表开场致辞。她首先对到场师生表示热烈欢迎,并指出,在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,此次讲座是学院深化产学研融合、服务地方发展的重要举措。随后,刘宇详细介绍了邓玉林的学术背景与实践履历。
讲座聚焦乡村振兴的核心需求与实践路径,从科技赋能、智库协同、高校使命三大维度展开。邓玉林指出,智能农机、无人机作业及监测设备等技术的应用,正推动农业向数字化、精细化转型,有效破解传统农业效率低、成本高等难题。他强调,科技需与全产业链融合,构建可持续服务体系,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。
讲座中
在智库建设方面,邓玉林以青岛“党校+乡村振兴研究院”模式为例,阐释多方协同的重要性,提出整合政府、高校、企业及社会组织资源,搭建信息共享平台,实现“顶层设计”与“基层实践”有机衔接。针对高校角色,他倡导将乡村振兴深度融入教学科研体系,通过课程实践引导学生扎根一线,解决实际问题,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。
讲座中
邓玉林结合自身学术积淀与企业高管经验,强调乡村振兴需兼顾社会价值与经济效益。“科技是引擎,智库是大脑,商道是血脉,三者融合方能激活全局活力。”其深入浅出的讲解引发热烈讨论,为乡村振兴路径探索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启发。
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。师生纷纷表示,这场兼具学术高度与实践深度的思想盛宴,为乡村振兴探索提供了新思路、新方法,也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注入了更多活力与可能。
现代服务管理学院:刘欢
摄影:牟文浩
一审:刘宇
二审:何亮
三审:倪娅
2025年2月26日